寒石居士


1 忆恩师韩冬冰先生

2001年入烟园学习,有幸结识先生,并得先生指点书法、篆刻,多有所获。而今先生已逝,然往事如昨,每每暗暗泪下,这里谨回忆几件与恩师在一起的日常琐事,以作纪念。恩师曾言“先生”一词尤重,特别是在教师这个职位上耕耘的人,堪称先生者能有几人?我习惯称恩师为先生,无他,只因恩师足堪“先生”二字。先生之恩永世不忘,先生之风我辈楷模,先生之德泽被后世。

一、对祖国赤诚:

先生回忆说自己大学毕业时与几位同窗登高誓言:至少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2019年先生提及,仍自豪之情溢于言表,颇多感慨地说:“皇天庇佑,我们的誓言都已经实现了,让我也无愧于生我养我育我的祖国了。”

二、对党忠诚:

先生不是共产党员,但忠于党的领导,且因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而自豪。每每提及都说:“是党培养了我,呵护了我,没有中国共产党,我们这些人哪来的安定生活,现在怕还是在饿肚子吧”。并经常教导我们要忠于祖国、忠于中国共产党。

三、对学问认真,对学生负责:

我本科专业是应用物理学,因与书画协会结缘,有幸得遇先生指点书法,期间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有涉及。此类的经历很多,仅择两事纪念如下。

大学二年级时我读《老子》,读到“大方无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时多有疑惑,总感觉有些白话翻译不太理解,问先生这是啥意思,先生说他要想一想。大约过了月余吧(具体时间不太记得了),我都忘记这个事情了,先生找到我说自己有不同的看法了,并将自己的思考结论告诉了我,让我想想对不对,可以有不同的观点跟他讨论一下。我当时就懵了,因为我早忘记这个事情了,《老子》也早就不读了,甚至书都不知放哪里去了。后来先生还就这个问题特地写了一封信寄给了当时的一位研究《老子》的资深学者,要跟这位学者请教、探讨一下,我那时候也不太上心,这个事情后来怎么样我也就不得而知了。

毕业后,我经常会在朋友圈发一些日常的书法习作,先生看到并多有指点,让我受益匪浅。一日为师,终身为师。看似从大学毕业了,但实际上先生一直都在我们每个学生的身边,关注着我们的成长,先生从未忘记我们。先生曾言:“学生一定要超过老师,否则历史将不能前进”。先生在手机上编辑文字很费劲的,但仍然不辞辛劳,编写着一段段文字。如今先生已逝,悲从中来。正如王帅师弟挽先生所言:忆往昔耳提面命谆谆教诲犹在耳,恸今日百思不解诸多疑惑再问谁。写到此处,泪水又一次模糊了双眼。

四、先生淡泊,先生对学生的关心是无私的,先生是爱我们的:

先生对学生的生活很上心,尤其是家境困难的同学。我毕业后,好高骛远,很长时间没有正式工作,家境本也拮据,连同妹妹上大学的学费也被我花掉了,先生知道后慷慨解囊资助我妹妹上大学,多年以后我才将先生的钱还了,先生看都不看直接扔在书桌上不予理会,继续交谈。有次与刘保荣师妹一起去探望先生,师妹无意间提及助学贷款还没有还上,所以拿不到学位证,先生说:我先给你还上,不就是一万多块钱嘛,我还拿得起,先别想着还我,先好好工作。后来师妹有没有接受先生的资助不得而知,但是先生对学生无私付出、不求回报的赤诚之心天地可鉴。 毕业后留在烟台工作多年,偶尔去先生家聆听教诲,经常会听先生像念叨自己孩子一样的,念叨某个学生还没有成家,某个学生还没有工作,某个学生仍在努力考研等等之类的话,那是慈父一样的挂念,我们围绕在先生身边,也每每开导,聊予先生慰藉。先生于学生是无私的。正如2001年我刚刚到母校时,学校邀请几位教授给我们大一新生办了个讲座,先生也受邀出席,先生最后结尾时很认真地说的那句话:“孩子们,我爱你们”。 有次带了点礼物去先生家探望,先生说以后不要拿东西,并说不想因为自己而给学生的生活造成负担。这几年先生长住上海,我知道先生牙齿不好,吃不得太硬的东西,本月8日我给先生打电话想寄点礼物过去,聊表孝心,可先生就是不给地址,并严辞拒绝,最后我只能作罢。没想到的是,这次的通话竟成永别。 2015年,岳父因病赴京就诊,期间岳父的单位领导、同事以及医院的主治医师等都给予很多帮助,岳父岳母深受感动。先生知道后取出珍藏多年的老宣纸,欣然命笔书就作品二十幅让我拿去赠送,而先生自己却分文不取。先生之淡泊如是。

每每想起这些往事,桩桩件件历历在目。先生已逝,悲则悲矣,然悲已无用,惟承先生之德泽,续先生之遗风,谨记先生之言行,为国为家努力前行,方慰先生平生之志,不负先生栽培之恩。

先生高才,才成江左贯中西,为国为家为学生,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寒暑,大丈夫是也; 先生淡泊,艺授山东兼文理,亦师亦友亦慈父,于烟园勤勉艺播三千栋梁,真名士所为。

学生韩风伟沐手
2020年12月26日凌晨3:07

编者按:作者系烟台大学学生书画协会第九届副会长。

编者评:本文作者从四个方面对先生进行了回忆和评价。思路很清晰,评价很到位。

先生一生热爱党,热爱祖国和人民。这种爱是发自内心的,不是浮于表面的。先生终其一生将为祖国效劳和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一时一刻也没敢忘怀。正因为先生无比热爱着祖国,无比热爱着中华民族,所以先生才无比热爱着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所以才像守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守护着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先生不止一次说过:“文化代表着一个民族的灵魂。如果这个民族没有文化了,这个民族就要走向死亡。”先生将研究、守护、传承、发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当做毕生的事业,甚至是毕生的信仰。而这一切的动力,都源自于先生对祖国、对民族发自内心的热爱之情。

先生爱党、爱国、爱人民,已经到了“无我”和“忘我”的程度。先生一生感激中国共产党对这个国家和人民所付出的一切,一生感激国家和人民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所以发誓要将自己“上交”国家。无私地为党,为国家,为人民奉献着自己的一生。在化工专业上,先生忘我地攻关、科研,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信仰,当成一生的价值追求;在教育岗位上,先生忘我地授课、讲学,将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视为国家的宝贵资源。无论是科研攻关还是学问研究,先生是那样严谨,那样细致,那样认真——认真实验,认真考证,认真校对,从不放过一个细节。既能做到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又能做到笃定执著,上下求索。

作为先生的学生,作者对先生怀着极深的敬佩和感激之情。作者像先生一样,痴迷似的热爱着书法艺术,将书法视作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作者在书法的道路上一直在追求进步与提高,夜以继日,日以继夜地刻苦研习,在书法水平上已经成为先生众弟子中的佼佼者。凭借的,正是从先生那里继承来的对中国书法文化深刻的理解与感悟以及孜孜不倦的刻苦与努力。以作者为代表的先生的弟子们,都在以学习先生,传承先生,传播先生的思想、精神为己任,在各自的领域不停地探索着,追求着。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2018-2022蕙风轩. 保留所有权利
烟台小樱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