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是一直都不敢相信的
哆哆嗦嗦地在微信上点开了“韩老师”的聊天页面,最近一次聊天是2020年12月18日晚上20:10,他说“几个点取啦,走路就是二十分钟呢”我答“晓得了”。我就往上翻,一直翻到2019年6月11日晚上19:06,初次与老师微信聊天:“老师在火车上厕所用的还顺利不?”“厕所好,未进料拉不出,但有感”……这是我考上研究生的其中一个福利——加上了老师的微信。我默默的翻着和老师的微信,又去查看了短信,第一条始自2016年11月20日晚上7:53(前面的没有保留),终至2019年5月24日早上8:28,自此就用微信联系了。上千条,五花八门的内容,有劝进的,有关心的,有八卦的,有祝福的,有拉家常的……
我与老师的第一次见面,是在书画协会,那时我大一。当时的协会还在大学生活动中心的西侧,老师就坐在两张南北排向的长桌子中间,面朝东,稍稍有点靠窗户。我很害怕,就躲在最角上练字,一声不吭,更没有勇气让他指点一二,默默的听他和学长学姐谈天谈地,我还打心眼里羡慕他们,该是多么优秀的人才能围着老师坐一圈,说说笑笑。以后甚至进门前先探头探脑的看看老师在不在,就这样,很不幸的有几次撞在了“枪口上”。后来,慢慢熟络了,在关心中,操心中,数落中,夸奖中和老师生活着…… 我与老师的生活
忘记是哪位学长说我是老师真正的“关门弟子”。有此殊荣,真的是三生有幸。何来真正“关门弟子”,因为我是2017年12月考研前几天搬进老师家的,是第一批和老师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学生,并且一住就是一年半。
老师在家的每天,我是吃的最好的。他开始不让我们做饭,只是打下手,摘摘菜啊,拿拿碗啊,我做的最多的便是盛米饭了。因为我和王聪聪要去学校旁边蓝白打工,我就负责饭粥,其中一项就是打米饭。老师害怕我不会,就在家训练我。还说饭不能盛满了,要时时添饭,不能抱着碗吃,可以端起来,一边说一边给我们展示。
老师会变着样的做不同的饭菜,比如红烧肉、猪蹄、炒猪肝、肉丸子、卤肉、螃蟹、鲍鱼、大葱烧海参、红烧带鱼、乌贼老鸭汤、银耳莲子羹……还时不时的去三元餐厅、天府川菜馆等等。
后来老师让我学着上手了,比如怎么切猪肝、腰子。学做红烧肉:五花肉切块、倒油、小火、油要多(油多不坏菜)、放白砂糖熬色,不停的搅拌(不要等油热放)、出颜色后放入肉、倒水、放盐,先大火炖开,再小火慢炖。全程不用酱油上色,还会放一些板栗等。
猪蹄的做法也是差不多,选猪蹄是关键,要前蹄,上面带七个孔的便是,弄净猪毛,放入高压锅里,煮烂后拿出来。此时有两种吃法,一是从高压锅拿出来蘸酱油吃,二是再红烧一遍,上色入味,两个味道不同,各有特色。
我还会做肉丸子、红烧带鱼、炒苋菜、腌疙瘩咸菜等,这都是老师教会我的,他经常说,自己会做饭多好,想吃什么不用看别人眼色,他每次都笑着说我不会做饭怎么行,将来成了家怎么给丈夫做饭,孩子想吃红烧肉了,你还要去蓝白快餐买啊! 我们考完试没事了,就陪着老师看电视,白天看一会,晚上看一会,什么《记住乡愁》、《朱德》、《许世友》、《换了人间》、《海棠依旧》等等,他经常一边看,一边讲解历史。
记得我们看瞿秋白哼唱着《国际歌》从容就义,他非常动容,我都跟着流泪了。他经常对学生说“情到深处,就会痛哭流涕”,我果真看到了这一幕。转眼他问我,会不会唱,我说不会。他便义正言辞的批评我:糟糕,你是个党员,怎么能不会《国际歌》!很遗憾,至今我只会哼哼也不会唱。老师还会八卦王宝强、张继科等,看《老中医》还会试着猜想剧情…… 老师还会特别仔细的叮嘱一些事,如怎么使用天然气烧水:
- 关掉太阳能出水阀,靠门的,手伸进去,一个阀门把手平着的,推成向上垂直;
- 打开气阀,厨房里天然气阀,有个向上的,旋转打开(转90度);
- 墙上一个塑料口袋包着的开关,按那白色的,燃气炉通电,显示温度;
- 水池上方见到两个阀门,右边千万别动,左边的(反时针)扭开;
- 千万注意,把北阳台窗子打开!!关好家只通阳台门,关好厨房门。那就可以进浴室正常使用;
- 用完后,上述伐门恢复!
还有让我们涮肉:还下雪吧?你们这两三天,(反正立春之前)把我那腌的咸肉处理一下:
- 咸肉缸是阳台上冰箱旁那个塑料口袋封口的缸,拿回来,放在厨房里;
- 戴上袖套,袖套在书房里(书房桌是乒乓球台),靠门这里,桌面下横梁上挂着,(一定要袖套,因为不小心袖子就会碰到缸边,那全是盐啊油啊,袖套用完可冲一冲,也可不冲);
- 用厨柜门下层”高压锅”烧五分之四或百分之七十的水;
- 打开缸的封口,塑料袋全不要及时丢弃,里面压的石头拿出来,冲干净,放到我卧室阳台上;
- 水烧开开后,把咸肉放进开水,表面就很快变色,及时拿出来,放到那个大铝锅里;
- 把小冰箱最下一层抽斗清空,(如有物转至小冰柜中),拿回来,洗一洗里面;
- 原放肉缸的那架子中层有许多塑料袋,全是干净的,用之它们一块一块地包好咸肉,不要暴露,再码到那抽斗里,注意码紧,最好无隙;
- 抽斗放回去,大功完成,缸只要略冲一下,回原位,但要底朝上!。以上操作步引骤,可见工科人的思维,哈哈,谢谢啦。另,虞老师的摄影很好的,电梯间一楼的照片就是他拍的。如此细致的短信有好多。 除了生活,老师最操心的就是我们的考研了。
我学的是中文,老师平时也最喜欢和中文学生“打官司”。每次出去玩,中文系的大都逃不出老师的“拷问”,每到一处人文景观,我们都会被问住,这对联什么意思,对仗吗,繁简字对吗,这作家是谁,写的什么东西,谁谁字什么号什么……所以,我练就了“察言观色”“见机就逃”的本事。
然而,和老师在家讨论,就真的逃不掉了,经常被他说的怀疑自己。他也生气,气在我们的国学日渐衰微,感慨中华传统文化谁人传承,不光说我,连带整个中文系的老师都说,思想固执、老套,自己都跳不出圈套,怎么能教好学生!此时我只能听着记着,好在老师没有放弃我,一直鼓励我考研。
当我确定考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时,他首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祝贺你啊,《红楼梦》P646,黛玉要香菱读诗,我拿王右丞、杜工部、李太白全集硬数了一下,王维五律(不算十句以上排律)107首,杜甫七律127首,李白七绝67首,可见作者借林妹妹之口炫诗,原是信口开河也,这也是做文献的功夫呵。带着老师的肯定和鼓励,我就踏踏实实的备考了。 备考的暑假,天气很热,老师就叫我们去协会看书,他给我分析了南师大的真题,检查了我填空题和选择题的答案,还串通讲了很多文献知识,他从家里给我拿来了《十三经说略》,让我整理一个表格,尽可能地详细。考研前,老师去大润发买东西,特意给我和王聪聪各买了一双加绒的皮鞋,说暖和。
恰好与我一起考研的同学是民俗学的,我给她炫耀这是老师送的鞋子时,她说真好,南方习俗:老人送给子女鞋子,是对子女深切的关爱和祝福。我听得热泪盈眶。
这一次专业课考了135分,但是英语53分,面临着能否过一线的问题。我要回家了,老师给我发了一条短信:过年快乐的过,过了年也不必紧张,一边看书,漫不经心地看调剂(预)调剂信息,注意桂林师大,华南师大,杭州师大(不是浙江),上海大学(上海其他),一边等国家线,最差可能还有安徽师大(在芜湖,南京西南一站),不要急。
到了调剂那天,老师和聪聪一直陪我到凌晨,报上学校之后才去睡觉。在整个调剂过程中,老师没有松懈过,因为不止是我,还有其他小伙伴,同样需要老师操心。最后不争气的我选择二战了。
二战这一年同样让老师操心着。老师11月份回烟台,每天早上他6点多起来先熬上稀饭,再去厕所,再回去睡会。我起床后,他要么就开始煎鸡蛋,要么就煮荷包蛋,都是那种流黄的,嫩嫩的,能败火。
今天吃豆沙包,明天吃黄桥烧饼,后天吃炸馍馍片……晚上饿了再跟着老师冲京果粉,我内心是过意不去的,一是老师起这么早为我做饭,二是我如果天天在家吃,每天早上八点才能背书,比平时晚了一个小时,我感到紧张。好在他经常宽慰我。
按照惯例,考研前一天,协会考研的小伙伴都去老师家吃汤圆、鸡蛋。我呢,又是另开小灶的人,老师特意让我在厨房里吃,给我盛了四个大汤圆、八个小汤圆,老师说这是“四平八稳”。走前装上橙子,拿着鲜花饼,就这样去了。
二战又是调剂。各种心焦、烦躁,调剂当夜同样是老师和另一位学妹陪着的。好在收到了温州大学的复试,去复试的那天早上,他特意煮了水饺,北方俗称“上车饺子”,还给我放上了两袋榨菜和几个咸鸭蛋,说火车上的盒饭没滋味,就着咸菜吃。
我带着很多人的祝福踏上了复试之路,可是没录取。老师说先回来。回到烟台,老师炖了猪蹄,让我好好吃一顿,说继续调剂。又有了烟台大学的调剂,他便第一时间联系招生办的老师,打了好几个电话,无奈那个学院不肯为了一个学生再去组织复试,心情大起大落,用老师的话:李霞那时候连死的心都有了。后来接到了天津师范大学的复试,他叮嘱我:面试放宽眼界,大胆去答。阴差阳错,我被录取了。 晚上11点多给老师报喜,激动得我连说几声“哎呀妈呀、哎呀妈呀……”老师让我冷静,他怕我会像范进中举一样。明天他给我说“大家都高兴”。回烟台后,学弟首先恭喜我,然后说,“霞姐,老师那天可开心了,我都没挨骂”。老师临去上海前,又特意炖了八个猪蹄留给我们吃。不止是我,所有能考上的学生,老师都替他们开心。作为奖励,老师带着我们仨去了景德镇,我第一次体验在瓷器上画画,还去了九华山、黄山,吃了粉蒸肉……简直不要太爽。后来有幸协助老师完成了《〈龙文鞭影〉校注》,这学期还完成了索引,老师说:目录、索引都是文献学的基本功啊,考据,研究“错简”,抄讹你都接触过了。
昨天晚上梦见老师了,是要为他写几句话,我记得在自己这样写道:韩老师是一个古怪的老师。古怪在哪里?是一个披着化工外衣的文人。但是,这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外衣,他在化工方面很有建树,还因此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今天突然接到噩耗,难以置信。我翻着和老师所有的信息,最后一次打电话是在12月4日,最后一次微信是在12月18日,最近一次话题是买秋裤,最没让自己后悔的就是及时告诉老师有了读博的机会,老师勉励我:记住我撰写的对联:善念一成天地佑,私心才露鬼神知。
老师生前说,自己总是做一个相同的梦,梦见庙里一位德高望重的方丈,正襟危坐,给弟子们讲佛。他说自己可能就是那位老方丈,你们就是我膝下众弟子。我想老师现在应该去那个地方了吧……
李霞
2020年12月22日
编者按:作者系烟台大学学生书画协会第二十二届副会长。
编者评:“父亲学识渊博,文理艺皆通,幽默诙谐,勤于思考,善于传播。父亲丰厚的知识学养是我襁褓中的摇篮曲,是我幼年时的启蒙书。父亲丰富的经历凝结成的人生智慧是我成年后十字路口的方向灯,让我在盲动后回归冷静,让我在低落时重燃希望。” —韩竹箴
感谢作者,为我们提供了如此详细的先生生活的诸多画面和细节。
先生对于学生的“言教”与“身教”是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在的。先生的博闻强识,文理艺兼通,使得先生对于事物的本质一眼就能看透。先生对于他所遇到的事务或事情,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所以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上,都显得那样洒脱,那样应对自如。
先生是高分子专家,就连墨汁的习性都非常的清楚,能够准确地说出墨汁变臭是起了怎样的物理和化学反应。对于烧饭炒菜,也因先生是高分子专家,所以对于油性,食材,火候都有独到的见解和研究。即遵循传统,又另辟蹊径。该保守时便保守,该创新时可创新。这是任何一位特级厨师都不具备的素质。
先生也是诗人,同时也是研究中国传统文化的大家。李白的浪漫,杜甫的理智,苏轼的洒脱等在先生身上已融会贯通,融为一体。所以先生把他独有的诗人气质和情怀运用到科研,教学,出行,生活中,显得那样潇洒,那样别具一格。且先生心细如发,责任心极强,做事情有理有据,有始有终。与先生一起生活在一个屋檐下,时时刻刻皆可见到学问,事事处处都能学到知识。
所以,老师的家,俨然已经成为韩门学子门遮风避寒的港湾。这里不仅能沐浴到温暖的自然的阳光,更能沐浴到学问的阳光,学识的阳光和人生的阳光。
此生能得遇先生为师,作者和她的小伙伴们是幸福的,也是幸运的。编者亦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