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石居士


1 我所敬仰的韩冬冰先生

冬至翌日,意外收到先生辞世的消息。

错愕,难过。悲从中来。

拿起先生的赠书,瞬间泪目。

再看周勇的微信,依然不愿相信先生真的驾鹤西去了。

先生是烟台大学化工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的有机硅材料专家。先生酷爱传统文化,满腔家国情怀,诗书画印四艺俱精,经纶满腹博古通今。先生是6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时曾和同学一起满怀豪情地起誓,要健康地为祖国工作五十年。先生做到了。在烟大,先生的中国书法文化和诗词鉴赏选修课深受学生喜爱,每每座无虚席。

我读中文系,先生是化工系教授,看似没有太多交集。

但因加入书画协会的关系,先生又是协会指导老师,常常得见先生挥毫泼墨,谈古论今。就连一开始不太懂的南方口音,听久了也有说不清的吸引力。也许是博学的魅力。

我加入书协原因很简单:自小习欧阳询。先生看到我的字后,建议我多写写魏碑和篆隶。一开始我不理解,觉得欧体最好看,秀劲严谨。待到通习《张黑女墓志》后,我发现手中的笔,刻板之余有了些些变化。方才明白,自己缺少那种举重若轻的用笔。

先生博览群书,家中藏书甚富。有些书在图书馆找不到,先生会告诉你,家里有。而且,书里写了密密麻麻的批注。先生说,中文系的学生,要多读书,要独立思考。

初入烟大,便听过一个“家书抵万斤”的传说。1992年,先生由四川来烟大任教,带来了五吨书。后来亲眼目睹先生家里的连壁落地书橱,让我由衷地崇拜、敬佩,还有满心羡慕。

在烟大,下了课和先生一起走,是校园里一道独特的风景。在或紧张或轻松的学习之余,和先生一起思古辨今,可以使我们头脑清醒,灵魂沉静。

在先生身上,我们学到了一种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看到一位老师穿红色衬衫戴棕色眼镜,声音洪亮,神采飞扬,身边簇拥着学生,氛围轻松愉快,交流酣畅淋漓,一路徐行,一路欢声笑语。那,便是先生了。

到了周末,先生会带我们去市里选笔墨宣纸,逛新华书店、花鸟市场,有时也去菜市场买菜。我家里的《全唐诗》、《全宋词》都是在那时候买的。

先生是江苏人,却爱吃川菜。那些周末,记不清有多少顿午饭是先生请我们吃天府川菜馆。

回翻老照片,想起2007年五一,书协小伙伴们和先生一起赴西安游学的经历。一周时间,访碑林,登大雁塔,游华清池,看兵马俑,还包车去茂陵拜霍去病。出去玩,先生一向步履矫健,总是走在大家前面,让我们这些小朋友钦佩不已。

一路游历,一路听先生讲历史,解典故,各种名人趣事。我们耳濡目染,整个旅程惬意幸福且开心。先生还会毫无征兆地出道问题考考你。然后提醒一句,中文系的学生,要多读书,好好做功课。

毕业后繁务缠身,仅回过烟大一次。但不时会收到先生的电话微信,依然是熟悉的江苏四川混合口音,多是谈及结婚生子之类的人生命题。言语间,满是慈祥长辈对晚辈的挂念与关心。

2018年和爱人一起回去拜望先生,当时是端午假期。临走前,先生还不忘给带上自己包的粽子——和读书时一样的“福利”。爱人十分羡慕我大学时代得遇先生为师。好的老师,不只在读书时为你传道授业解惑答疑,更是你漫长成长岁月里,随时可以找到的避风港。

得师如此,我辈何其有幸。

今恩师已逝,惟有谨记教诲,矢志前行,方能不负师恩,以慰先生平生。

李晓
2020年12月31日

编者按:作者系烟台大学学生书画协会第十二届理事会理事。

编者评:李晓的笔触是细腻的,情感是丰富的,对于先生“物质简单,精神丰富”生活方式的认知是深刻和到位的。本文所记录的都是先生读书,工作,生活中的点滴片段。字里行间充满着对先生的钦佩与敬意。特别是通过与她的爱人共同回学校探望先生,仍然获得上学时的“福利”——老师亲手包的粽子这一细节描写,侧面折射出先生对每一位学生心细如发,无微不至的关怀与祝福。这种关爱与祝福会为学生及其小家庭植下绵延的爱的种子,成为学生心中永恒难忘的瞬间。



返回首页

版权所有©2018-2022蕙风轩. 保留所有权利
烟台小樱桃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